你是否曾經爭吵的起點是一句話
「這很簡單吧,怎麼會不知道」


不論是誰說出口的,我想我自己肯定也曾經是說出這句話的角色
總之,就是中了「知識的詛咒」

有一個經典的實驗案例,可以說明什麼是「知識的詛咒」
史丹佛大學在 1990 年的一個實驗:「敲擊者與聽眾」。


實驗中,參與者被分成兩組:「敲擊者」和「聽眾」。
「敲擊者」的任務是,選一首所有人都聽過的老歌(例如《生日快樂》),然後用手指在桌上把歌曲的節奏敲給聽眾聽。聽眾的任務,就是根據敲擊者敲出的節奏,猜出是哪一首歌。


在開始之前,研究者請「敲擊者」預測聽眾猜對的機率。
「敲擊者」們普遍預測,成功率大概會是 50%。
然而,實驗的實際結果:在總共 120 次的嘗試中,聽眾只成功猜對了 3 次。
聽眾的成功率僅僅為 2.5%,遠遠低於敲擊者預測的 50%。


這就是「知識的詛咒」:當敲擊者在敲打節奏時,他們的腦中正播放著那首歌的旋律、歌詞、和聲,他們「聽得到」整首歌。


但對於聽眾來說,他們接收到的資訊就只是一連串「嗒、嗒、嗒」的無意義敲擊聲。
當我們擁有一項知識,我們注定難以想像「不擁有這項知識的生活」,我們也更傾向於認為其他人都有這些知識,因此形成盲點。

Overall, 這個扯到很多層面,先撇除對於這句話的情緒反應 (因為情緒反應完全會是另外的探討主題);我們永遠都會「高估」,別人對於同一件事情的認知及事件的脈絡,這也就是為什麼「換位思考」如果沒有大量溝通的前提下,效果超級有限。只能說多多溝通、多多益善吧!

梅人
梅人
訂閱
通知關於
guest
0 留言
回饋意見
查看所有留言